中国将开展房地产税试点的消息上周出炉以来,各类揣测层出不穷。审智咨询认为,在税基、税率等细节尚未明朗之前,难以评估房地产税的具体影响。这个新税制的最大意义,在于宣告炒房套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,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的时代即将终结。
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周六(23日)通过决定,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展开为期五年的房地产税改革试点,并在“条件成熟时”制定法律。试点地区征税对象为居住用和非居住用等各类房地产,纳税人为土地使用权人和房屋所有权人。不过,官方没有公布哪些城市将成为试点地区,也没有披露税基和税率。
我们预测,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,首提“去房地产化”的海南,以及被列为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”的深圳,成为首批房地产税试点地区的概率较高。部分二三线城市可能在后续试点期入选,为在全国开征房地产税铺路。
本周网上还流传一份《深圳市房地产税征收试点运行方案》,称拥有两套住房,超过人均居住面积60平米的部分,每年将按住房市场估值1.5%的税额征收,第三套房税率为2.5%,第四套为4.5%。但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前天辟谣称,文件内容为不实消息。
审智咨询预测,各个试点城市将因城施策,根据当地情况出台相应方案,税基、免征点、税率等具体操作可能各不相同。不过,从当前减税降费的大趋势来看,国家不会将税率制定得过高,以免大幅增加社会成本。
从2011年上海与重庆试点房产税算起,至今已有10年,但相关税制迟迟未能推广。分析指出,九成以上中国城市家庭拥有至少一套住房,地方政府约三分之一收入来自售地,开征房地产税将严重损害地方财政状况,也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,因而阻力重重。
总书记习近平两周前在《求是》杂志发文阐述如何推动共同富裕时,把“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”作为加强对高收入规范和调节的手段,表明决策层开征房地产税的原因和决心。
经过10年发展,中国已实现脱贫,对收入再分配的需求越发迫切,这让国家决心调整房地产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。以往是房地产带动经济,今后是实体经济带动各行各业,房地产只是其中一环。推行房地产税,有助于楼市去金融化、去投资化。
房价飞涨的时代已经过去。经过近两年不断收紧调控,市场对房价快速上涨的预期已经有所调整,今后长效机制在引导市场方面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,即便没有房地产税改革,靠炒房获得高收益的机会也不多。
不过,这个以收入再分配为出发点的新税制,如何在推行时避免加重低收入群体负担,是地方政府要小心拿捏的难点。
官方通过房地产税助推“房住不炒”大方针的同时,也要避免扼杀市场活力。理想的楼市配置应该是“低端有保障,中端有供给,高端有市场”,“既要让大家都吃上饭,也要允许有钱人买爱马仕和LV包包。
房地产税立法前期的调研是一个复杂和循序渐进的过程。接下来这轮试点,预计会借鉴上海和重庆的10年来的试点方案和效果,来制定相应方案,包括税基和税率等。